作者:杨体窗
来源:鼓楼文化编辑部
时间:2015-03-10 15:38
和谐侗乡 辉煌三江
三江侗族自治县地处湘、黔、桂三省(区)交界处,三省坡南面,境内有浔江、榕江和苗江三条大河,聚居着侗、苗、瑶、壮、汉五个民族共38万人。这里交通便利,209国道、321国道和枝柳铁路三条交通动脉穿境而过,正在建设的贵广高速铁路(三江至桂林)、厦蓉高速公路(三江至桂林)、三江至北海高速公路和湛江到包头高速公路(三江段)都在县城设站和出口。这里是大桂林、黔东南和湘西三个旅游圈的重要节点,是侗族地区的东南门户。这里保留着完好的农耕文化,是和谐社会的蓝本,是人类精神家园,是游客魂牵梦绕的地方。近年来,三江各族群众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富民强县,科学发展新三江”战略,努力构建“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三省(区)交界处交通枢纽”,“三省(区)交界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侗族文化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油茶基地、全国茶叶基地、广西竹木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建设、生态产业、风情旅游、侗乡文化、民生工程等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获得了“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广西优秀旅游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殊荣。
生态产业做大做强。青山绿水、白云蓝天。茶山、茶园、翠竹如海,这是三江留给外人的第一印象。三江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坚持“彰显特色”理念,大力发展以“两茶一竹”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获得了“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油茶之乡”、“广西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2011年中国十大生态产茶县”等殊荣。
在发展油茶、茶叶产业时,在推广良种良法的基础上,不断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努力打响自己的产业品牌。三江围绕创建“全国重要油茶产业基地”、“全国重要茶叶产业基地”和“广西重要竹木产业基地”,坚定不移地抓好以“两茶一竹”为主的特色农业规模发展。在扶持引导农民扩大基地种植规模、实施标准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先进农业科技的引进和示范引导,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
三江县茶叶面积约14万亩,干茶年产量达7615吨,产值5.8亿元,成功申报了“三江春”公共品牌,茶叶产业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油茶总面积达61万亩,居全国县级的第三位,油茶总产量5.13万吨,产值2.56亿元,均居广西首位。全县竹林面积达超过17万亩,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特色城建风格独具。三江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具有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按照“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的建设理念,围绕创建“县城侗族风情园国家4A级景区”为目标,彰显城市个性,与三江的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大侗寨”。将侗族元素融入城市景观、建筑立面、城市色调,凸显了三江侗乡风情和侗寨民居的特色。先后建成了三江风雨桥、侗乡鸟巢中国侗城、月亮街等独具民族特色的侗族标志性建筑群,一个独具特色的“大侗寨”成效突出。
科学整合城市资源,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特色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龙吉大桥、五星级侗乡假日酒店、苏城四星级国际大酒店3项重点工程同时开工并陆续竣工,即将成为侗乡又一道现代而气派恢宏的美丽景观。侗乡大道、城北延长线、321国道连接线、环城路改造等道路,使旧城区街道面貌焕然一新,县城框架逐步拉大,深入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县城面貌不断改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发挥效益,县城功能逐步健全。县城扩容实现了再造一个新区的目标,被列为“全区城镇化建设示范县”。
文化侗乡繁荣发展。三江是“诗的故乡,歌的海洋”。纯朴善良、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创造了独特而灿烂的民族文化。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文化资源特色,使文化产业已经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近年来,分别建立了“侗族大歌”、“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侗族刺绣”、“侗族农民画”等七大传承基地,并且已被引入三江县职业技术学校等中小学,形成特色专业,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培养人才。侗族刺绣、侗族百家宴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目前,同乐乡就有500多名农村妇女从事刺绣,林溪乡冠小屯“百家宴”品牌不断受到游客的青睐,该村的旅游业已实现了全民化、优质化和常态化,旅馆、餐饮、旅游等村级服务业和谐发展。
风情旅游闻名中外。“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这里的风情最迷人。三江是“百节之乡”,节庆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民族风情优势和生态优势,更为打造“县城侗族风情园国家4A级景区”的三江增添重要砝码。借助贵阳-广州快速铁路、桂林-三江、三江-(柳州北海)高速公经过三江的有利时机,全力打造桂林—龙胜—三江—柳州-北海黄金旅游线路,主动融入湘西、黔东南旅游圈,达到引客入境的目的,使三江成为桂北重要旅游目的地。策划包装民族歌舞和各种节庆活动,叫响“中国侗族在三江”、“中国侗族多耶节”、侗族大型风情实景精品剧《坐夜》等文化品牌,吸引无数海内外游客观赏。
对民族文化深入挖掘,吸引民间资金,投资7000万元打造出侗族大型风情实景精品剧《坐夜》,全景再现集侗族婚恋、劳作、歌舞、民风民俗等文化元素于一身的“行歌坐夜”活动。该剧目自2011年10月黄金周在中国侗族多耶节上演以来,以每晚一场的频率为游客演出,目前已演出360多场,深受到游客的喜爱。《坐夜》已成为侗乡文化的著名品牌。中国侗族多耶节先后获得了“中国十大品牌节庆”、“中国十大最具特色民族节庆”等殊荣。据统计,今年1至8月旅游总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