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章
 
您的位置:首页>>
三江油茶产业之路
作者:杨明  来源:三江县新闻中心 时间:2015-03-18 16:16 
 
     利锄不停挥动,杂草纷纷铲除。近日,在三江县林溪乡冠洞村杨香玉的10亩油茶良种示范基地上,杨香玉拿着锄头正忙着锄草,虽然他已上了年纪,但是动作轻巧灵快,干净利落。
     看着一株株苗木沐浴着阳光,迎着春风在不断成长,让我管护更有信心了。”杨香玉满脸笑容地说,这10亩是他前年种下的第二块优质油茶高产基地。
     出于对科学的崇拜,早在1989年,杨香玉便建起了第一块优质油茶高产示范基地。当年12月,杨香玉一家四口起早贪黑,带饭装水,开辟荒山,挖坑造林,在自治区林科院和三江县林业局的大力帮助下,建成了8亩岑溪软技2、3号系列油茶示范基地。经过多年精心管护,示范基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专家测产,结果显示,新品种岑溪软枝2、3号系列油茶亩均产茶果1004公斤,亩产茶油40多公斤,为传统亩均产油量3.5公斤的11倍多。
     “新品种成长快、产量高、盛产期长。”杨香玉说,以前的老品种结果有大小年,甚至三到五年才有一个丰收年,新品种稳产,进入盛产期后每年产量波动不大。该县林业局看到这一片示范基地长势得特别好,从2009年开始,县林业局就开始与杨香玉签定了10年的合同,作为全县的优质岑溪软枝2、3号系列油茶繁育基地,油茶树尾枝采穗后用来嫁接,所结出的果进行繁殖育苗。目前杨香玉8亩茶地,他不用管护、不用施肥,坐地每年都有近两万元的收益。
     在杨香玉的带领下,冠洞村的乃至全县油茶低改和品改规模一路飙升。2011年,全县完成良种油茶造林面积3.042万亩,低产林抚育改造任务12万亩。2012年,三江县完成油茶造林2万多亩,完成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5万亩。
     “没有政府的大力扶持,我们是难以创业发展。”对于自己成为全县油茶品种改良的一个受益者,杨香玉感激不尽。
     近年来,该县出台《三江县关于加快茶油产业发展的决定》和《三江县关于加快茶油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成立由县长任组长,林业、财政、科技、扶贫、科协等单位组成的三江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切实加强对油茶产业的领导和指导。并将油茶产业建设的各项工作目标列入乡镇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各乡镇签订目标责任状,开展督查考核,年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评比,奖惩兑现,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同时,该县还整合农业、林业、水利、扶贫、以工代赈、世行贷款、科技、职业教育、人事劳动等部门资金,建立县、乡、村三级示范点和培植重点户,对良种油茶种植及低产林改造给予补助,其中示范点造林每亩补助700元,面上造林每亩补助500元,高标准改造示范每亩补助300元,面上抚育改造每亩补助100元,大大提高农民进行茶品种改良的积极性。
     产业的做大做强,更是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在三江县龙头企业——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在不停进行油茶籽破碎、蒸炒、浸泡、提取茶油、烘干、包装等,整个工厂繁忙一片,热闹非凡。

    “公司利用油茶籽压榨茶油、压榨后的茶麸浸提茶油、浸提茶油后茶麸提起皂素、提起皂素后的茶麸生产有机肥料茶,利用油茶籽壳加工活性炭,将油茶产品全部综合循环利用。”公司老总吴志福介绍说。
     三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油茶科研、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企业,其中良种油茶采穗圃和培育油茶苗木基地280亩,每年可培育优良油茶苗800万株,而油茶综合利用加工厂每年可生产加工油茶籽3000多吨。
     三椿公司是三江招商引资的一个龙头企业之一。近年来,全县各级各单位积极配合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工作,努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目前,三江先后引进投资千万元以上油茶种植加工企业两家,已经培育了“三椿”、“山寨皇”等油茶品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之路正逐步成形。并以市场+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辐射全县61万亩油茶种植区,带动种植农户6.8万户,提高种植质量,实现特色农、林业并举,对产业结构向多元化方向调整,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
     龙头企业的引进,延长了产业链,提高油茶附加值,往日卖油茶原料的难寻迹象,初步形成了“毛油不出县,精品天下飞”的良好局面。如今,“企业+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油茶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农民种植油茶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油茶的经济效益日益明显。2012年,全县油茶茶籽产量达3.1万吨,产值达2.2亿元,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广西网警
版权所有:三江鼓楼网  投稿邮箱:87735426@qq.com 
主办:三江侗族自治县鼓楼文化有限公司 桂ICP备2021000719号-2